
编 者 按 “警+”团队 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今年3月,恼里镇东辛庄村一对老人家中安装空调,用了半个多月因嫌电费太高,要求商家将空调拆走。商家到场检查无质量问题,要求支付500元折旧费。老太太不愿支付,甚至躺到车轮前威胁。得知此事后,王龙立即到达现场,在与其沟通时得知,老两口的孙子想当兵入伍。王龙主动联系武装部门为他们咨询了当兵入伍的相关事项,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家属表示非常认可,主动支付空调折旧费用,这起纠纷最终得到了妥善化解。 “不要小看任何一起警情,派出所是公安工作的神经末梢,基层警务的着力点必须是人民群众。”王龙说。 为了靠前一步抓防范,王龙专门组建了社区警务团队,动员群防群治力量参与治安巡逻、安防宣传、矛盾调解等,推动群众从“旁观者”变“参与者”。他打造的“三个‘警+’社区警务团队多元解纷工作法”入选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即:建立“警+3”团队(“警+司法、律师、民调员”警调对接团队),推动矛盾纠纷从以往“躲着走”向现在“撵着跑”主动警务理念转变,2022年3月以来,纠纷类警情调解成功率保持在98.6%以上,有效避免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发生;建立“警+4”团队(“警+法律顾问、民调员、红白理事会、乡贤”信访化解团队),强化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广度和深度,恼里镇连获“信访工作‘四无’乡镇”;建立“警+5”团队(“警+治保主任、民兵连、治安积极分子、救援队、渔民”巡防应急团队),推动“派出所主防”理念在村格最小细胞扎根落地。近年来,恼里辖区发案数持续降低,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 除了建立“警+”团队,王龙还创新探索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四理四诊法”。即“集中受理,精准‘问诊’”“分类办理,对口‘导诊’”“研判梳理、联合‘会诊’”“限期处理,及时‘诊断’”。机制运行后,矛盾化解率提升12.6%。目前,恼里派出所“四理四诊法”已入选省公安厅社区警务工作“金点子”及深化警务改革典型案例。 企业警务室 24小时服务企业 “既不耽误上班,还能下了班办理居住证,派出所处处为企业员工着想,在恼里工作真的很安心。”今年5月的一天,在恼里镇一家起重企业工作的李某,在恼里派出所大方警务室24小时自助办理终端办完居住证后,满意地赞叹道。 因辖区厂矿企业众多,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走访企业时,王龙了解到,很多员工上班时没有时间办理证件,下班后又无处办理。经多方努力,王龙将恼里警务室重新选址搬迁,挂牌为大方警务室,紧邻工业园区。王龙还为大方警务室申报身份证、暂(居)住证、政务自助办理终端,依托社区警务派驻4名“护企警官”,定期走访分包企业。截至目前,共提供上门办理居住证服务510人次,排查化解涉企矛盾纠纷11起。同时,实现7×24小时值班值守,通过开展“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行动,切实守护群众安全感。 除了紧盯便民利企,开展点对点服务外,王龙还指导督促企业健全完善“人防、技防、物防”治安防控网络,提醒完善安防设施,帮助修订保卫制度。针对企业周边的社会治安状况和特点,采取车巡和步巡相结合的巡逻模式,对涉及企业发展的违法犯罪行为露头就打,最大限度压降发案率,有力维护辖区企业及净化企业周边治安环境。 让黄河越来越好,不仅是王龙的工作,也是新一代青年民警用脚步丈量的信仰。当6万亩湿地成为候鸟天堂,当万家灯火映亮黄河波涛,王龙和战友的守护,让母亲河奔涌出新时代的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