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小编和同事闲聊
同事说最近晚上小区里可热闹
小学生们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
一边玩闹一边大喊
“翻!翻!翻!”
十分投入,走近一看
发现是在玩如今正火热的拍“烟卡”游戏
说自家儿子最近写完作业、吃完饭
就往楼下跑,玩烟卡

现在这烟卡在小学生圈里有多火
和当年的“萝卜刀”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路边随便问一个小学生
10个有8个都玩
你以为烟卡只在延津火?
NO
烟卡已风靡全国小学生圈
微博上已经有“烟卡成小学生新宠”的词条

各大媒体都在关注烟卡

所谓玩“烟卡”,是将废弃烟盒盖折叠成的一张卡片。“烟卡”玩法简单,学生们聚在一起,以手掌击拍地面,卡片被掌风击中翻面就算赢。

为了拥有更多的烟卡,通常孩子们会选择自制,向家长索要空烟盒,家长不抽烟的则会到处捡烟盒,有的还靠拍“烟卡”从同学处赢取。“甚至他们形成了自己的兑换机制,根据香烟售卖价格对‘烟卡’进行等级划分。”有网友说,例如,一张中华牌“烟卡”可兑换两张玉溪“烟卡”。
还有一种途径是购买,通妹在某宝上搜索烟卡,瞬间惊呆了!竟然有很多店铺销售烟卡,大多打着“精品稀有卡”的字样,吸引人下单,有店铺销量上万单。其中有自己叠的,也有已叠好的,越多越划算。
“烟卡”该不该禁网友快打起来了,
家长们又是怎样看待的呢?
当“香烟”与“小学生”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人们很容易心生警惕,在相关报道中,“有害”“沉迷”“防范”等用语。部分家长认为,“烟卡”与当代家长孩童时期玩的游戏并无差别,上一代人也是这样成长过来的,无需大惊小怪,应该保护孩子们的童趣;另一部分家长则认为,“烟卡”来自废弃烟盒,四处搜集、随身收藏可能会危害学生身心健康,还有可能引发青少年对香烟的好奇,诱发吸烟等不良行为;此外,在“烟卡”游戏中,一方会先进行“押注”,具有赌博性质;由于存在高低档之分,一些孩子在拿到“高档烟卡”后会炫耀,攀比之风由此而生。
前有“盘手串”“萝卜刀”,现是“烟卡”,儿童群体中每兴起一种玩具,都会引发社会大众的热议。因此,围堵不如疏通,与其一刀切地禁止市场上出现的各类新兴玩具,不如积极地对孩子加以正面引导。

媒体评:对孩子拍“烟卡”不必过度敏感
收集烟卡不等于买烟吸烟,喜欢游戏并不必然就会沉迷,继而影响学习。其实,对孩子们来说,追逐新鲜的游戏、玩具,与小伙伴们拥有共同的话题,在游戏中学习规则、进行社交、认识自我、展现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成长必须的功课。大人们应该关注、引导,但不必过度敏感、上纲上线。@:我家孩子最近玩的走火入魔了,只要不上学,不是在拍,就是在捡烟盒和捡烟盒的路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之前我们玩的是纸叠的“烟纸”“面包”性质一样;
@:玩就玩呗,衣服脏了可以洗,手疼了下次自然会拍轻点,总比玩手机强;
@:刚刷到一个小孩儿玩蛋仔派对充钱的视频,还是让孩子玩烟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