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33733571
当前位置:长垣信息网  -  本地文章  -  长垣城事

确诊首例!紧急提醒

2025/2/17 23:12:34

浏览量:292


看似是一起普通发烧

却让来自广西的钟女士(化名)

病重昏迷

生命危在旦夕

健康河南

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
成功救治了一例罕见的
人感染H10N3禽流感
危重症病例
这不仅是广西首例

也是全球报告的第四例

图片

01

图片

持续咳嗽、高烧不退

患者确诊罕见传染病

23岁的患者钟女士回忆,2024年12月中下旬她出现咳嗽、发烧的症状。一开始她以为是感冒,门诊打针,发现没有效果,在医院做检查,等待检查结果时就病重昏迷了。

“等我清醒过来已经是2025年了。”

原来,钟女士不是普通的感冒。入院后,她确诊人感染H10N3禽流感(危重型)、重症肺炎、I型呼吸衰竭、ARDS(重度)及脓毒血症并于2024年12月22日接受了VV-ECMO支持治疗,生命危在旦夕。

H10N3禽流感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H10N3亚型引起的罕见传染病。该病毒在禽类中通常呈低致病性,但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至人类,导致严重肺炎和呼吸衰竭。

2024年12月25日,钟女士因“发热、咳嗽伴气促13天”转入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

图片

医生表示,钟女士病因暂不明确。不过,钟女士表示,发病前在菜市场接触过鸡、猪,买龟粮时还接触过鸟。

经治疗,钟女士的状况逐渐改善,肺部病灶消失。2月6日,钟女士被转入普通病房,接受腿部神经痛的康复治疗。

图片

02

图片

何为人感染禽流感,如何传播?

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中某些亚型(如H5、H6、H7、H9及H10等亚型病毒中的一些毒株)感染人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至今发现能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有:H3N8、H5N1、H5N2、H5N6、H5N8、H6N1、H7N2、H7N3、H7N4、H7N5、H7N7、H7N9、H9N2、H10N3、H10N5、H10N7、H10N8等。

人感染禽流感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发。

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

呼吸道传播:吸入含有禽流感病毒颗粒的飞沫或气溶胶感染。

接触传播:通过接触感染的禽、其他动物或其分泌物、排泄物,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环境或物品感染。

禽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有两个:

  • 一是携带病毒的禽类

  • 二是病毒污染的环境(如活禽市场、养殖场、散养地)。
03

图片

感染后主要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因感染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而异。重症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潜伏期:一般为1—7天,个别可达12天以上。

早期症状: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重症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5—7天出现肺炎,多有中至重度ARDS,部分出现休克、急性肾损伤、横纹肌溶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Reye综合征、急性坏死性脑病、细菌或真菌感染等并发症。
04

图片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缺乏对禽流感病毒的预存免疫,但由于禽流感病毒具有较严格的宿主特异性,一般认为人群对禽流感病毒不易感,仅可造成少数个体暴露后感染和发病。

从事家禽养殖、运输、加工、交易等高危职业史人群是需重点关注人群。

此外,老人、儿童、孕妇、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也需多加注意。

05

图片

预防禽流感

安全“吃鸡肉”攻略

日常做好个人防护

去往人员密集的场所、有活禽或野生动物的场所时,应该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接触活禽等动物后需要彻底清洗双手。

避免采购宰杀活禽

尽量避免接触活禽或去往有活禽的场所;在正规市场采购经检疫合格的冷鲜禽,避免采购、宰杀活禽。

饮食注意生熟分开

禽类要彻底煮熟后食用,不采购、烹饪、食用来源不明的禽类或病死禽,坚决不捕猎、贩卖、食用野生动物。

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接触病死家禽后,若有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应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有无禽类及相关环境接触史,有没有去过活禽市场等。

医生表示:目前发现人感染该病毒的病例只有4例,且都是直接接触携带病毒的禽类,或接触禽类分泌物、排泄物后被感染的。本次病例为偶发事件,当前没有证据表明该病毒能够在人和人之间或在哺乳动物之间形成持续有效的传播,因此大家无需过于担心。不过仍建议大家通过运动等方式提高自身免疫力,如果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转发提醒!



来源:健康河南
编辑:周雨薇
初审:张爱
终审:陈阳


13333733571
  • Q Q: 407201698
  • 微信: 13333733571
  • 客服微信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长垣信息网”版权所有  |  ICP证:豫ICP备2024055098号 陕公网安备61011202001096号  |  技术支持:长垣信息系统(v2024.1)  |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