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临近,我校接连收到初三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热心人士对于2024年秋季招生政策的咨询。秉持服务社会、服务考生的目标,我校针对收集的问题展开了汇总编辑,并予以相应回复,只为让初三考生事事顺遂!1.是怎样一所学校?
长垣市第十中学始建于1958年,是河南省“文明校园”。六十六年深深扎根豫北大地,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培养了大批可堪大任的杰出人才。近六年来,为985、211等双一流学校输送优秀毕业生两千余人,为全国本科院校输送学生近万名,惠及万千家庭。2023年,学校获得新乡市市长教育质量奖“学校质量奖”。

2.地理位置在哪?
学校位于长垣市蒲东新区龙逄大道1108号,西邻308省道,北邻汽车东站。3路、6路公交车直达学校门口,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3.学习生活条件如何?
长垣市第十中学为全日制寄宿高中,位置清静却不偏僻,远离闹市喧嚣。近几年,学校新建了学生餐厅、学生公寓楼和教学楼。学生宿舍整洁卫生,有空调、洗衣机、吹风机、饮水机、热水淋浴。学校食堂三餐种类丰富,营养美味,均衡搭配,物美价廉,让孩子们在校也能吃到家里的味道。学生就餐时间适度、宽裕。
新建教学楼

4.近三年统招线分别是多少?
5.有哪些办学特色?
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模式是“一预五环两检测”,高效课堂有基本的框架和环节,但不拘泥于时间节点和形式,而是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调动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落在实处、做出实效。设学习小组,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
特色教研。学校在强调个人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形成了固定而完备的集体教研形式和制度,力促一课一研。集体教研分为学科组教研、教学组教研和跨年级教研三种形式。周一至周五教研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参加人员。因教研活动具有特色,新乡市2023年基础教育课改巡礼活动在我校举行,全市各中学校长、教育专家和教师代表观摩了我校集体教研和高效课堂,并给予了一致好评,学校多次获得新乡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先进学校。
注重班主任培养。多措并举大幅提升班主任各项待遇,形成人人想当班主任、人人争当班主任的良好局面;建立干部包班制度,壮大班级管理力量;开设班主任论坛,举行班会课大赛,组织“优秀班主任”评选,以评价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注重教师发展。强化“师徒结对”,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公开课大赛平台,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高级教师上观摩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汇报课。全年组织教师讲公开课3000节次。选聘新高考备考策略及命题趋势研究核心成员为备课组长,研究新高考改革导向、备考策略和命题趋势。

严管厚爱。学生管理人性化,纪律方面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学习生活方面做到关心、关爱。老师们用心守护,用爱陪伴,给予了学生最大的安全感。学校定期组织老师开展家访,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
6.高考成绩如何?
一本、本科上线人数大幅攀升。2023年高考,一本上线600人,本科上线2000余人,上线率达93%。近年来,学生张赫阳被清华大学录取,李杉、王震、王振坤、侯思哲、艾宇飞等多名学生被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中南大学、中山大学等985、211学校录取。学生蔡雨被空军航空航天大学录取为飞行学员。

7.师资力量如何?
现有教职工570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1人;副高级教师99人;一级教师113人。50岁以上教师65人;36-49岁教师154人;25—35岁教师351人。获国家、省、市级表彰和奖励175人。
8.为什么被称为逆袭福地、新乡市性价比最高的中学?
高进优出、低进高出,让每一位进入学校的学生在三年之后都实现“跃进式”的增值。有些学生中招入学成绩并不理想,以分配生的身份进入到学校。最终在学校和老师的精心培养下,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以优异成绩考入理想大学。毕业生纷纷来信称赞学校有爱,有温情。刘志涵,现就读于长安大学,中考文化成绩406分,高考613分;马恩赐,现就读于郑州大学,中考文化成绩412分,高考600;
李永胜,现就读于河南大学,中考文化成绩450分,高考604分;
杨耀昌,现就读于东北大学,中考文化成绩462分,高考613分;
魏禹臣,现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中考文化成绩494分,高考628分;胡家硕,现就读于湖南大学,中考文化成绩499分,高考648分。
9.新高一教师配备情况和班级类型有哪些?
为办好高质量教育,学校教师团队实行“大循环”,最大限度避免学生在高中三年不断适应新教师的情况发生。2024级新高一教师团队将由本届高三毕业班老师和优秀老师为主构建,老中青结构合理,管理和教学经验丰富。这支名师团队将瞄准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以“一年备战,三年备考”为教科研目标,创设校本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竞争力。 普通班 高考对标高校:一本、本科
10.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吗?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始终秉承“敦品励学,求实进取”的校训精神,全面落实德育工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通过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社团活动、体育艺术活动、劳动实践、志愿服务等系列德育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校门口设有咨询处有专人负责解释,欢迎来校实地察看。孔老师
13598694658
张老师
13782544666
杜老师
15803736999
高老师
18303601119
孙老师
15136717687
艾老师
13937339296
冯老师
13938759759
侯老师
15037326615
徐老师
15560206588
薛老师
13949607064
庞老师
13462211497
李老师
13598600522
徐老师
15137379636
谢老师
15903043631
郑老师
13938763738
牛老师
13419895316
孙老师
13937356690
孙老师
13849368608